今天是五一勞動節, 各位認真打拼的勞工朋友們辛苦了, 趁著假期好好放鬆一下吧!~ 放假之餘, 不妨跟家人朋友出外走走, 不要連假期也待在電腦前, 成為網迷喔!! 如果家中有網迷的大小朋友, 與您們分享曾是遊戲迷的靜宜大學唐傅義校長的自身經歷, 帶您走出沉迷與成癮……
上網不迷惘-我的網路迷航記 (上)
靜宜大學 唐傳義校長
【如何戒斷沉溺?】
每個人都希望追求快樂,追求快樂、沉溺、沉迷、成癮是一個過程。以我親身經驗,把快樂分為三個層次,第一個層次屬於肉體的,例如口腹之慾、感官;第二個層次是經過努力,一件事情有了成就感,例如你參加馬拉松賽,即使沒有得名,你也會有快樂;意義是最深層的快樂。
拿我兩位朋友來舉例,一位是補習班的名師,另一位是博幼基金會的督導,他們都是在幫助小孩成長與學習。那位補習班名師賺非常多錢,他從南到北做補習教育的快樂,在於開他的Porsche車去跑,開那台車去跑他非常快樂,但跑完的第二天他突然間產生空虛感;另一位博幼的督導在竹東尖石鄉那個區域,他每次跟我分享小朋友們有多少進步,他的教學終於有一點點成果,他的車是無法撥放CD的一台破車,但是他非常快樂。所以快樂有深層的也有不深層的。
沉溺快樂原因在於在浮淺的快樂得到滿足,希望不斷重複,如果要戒斷沉溺,必須找出深層意義,沉溺跟戒斷的分野點在於「意義」。
【我的成癮與戒斷經驗】
我自身有很多成癮經驗,17歲開始抽菸,37歲才戒斷,那是因為尼古丁的成分。成癮不完全屬於精神層面,包含生理層次,屬於另一個課題。今天所談的網路成癮,我23歲時電玩成癮,那時還沒有網路,有賭博性電玩跟遊樂性電玩,我不沉迷於賭博性電玩,但我非常沉迷一個名叫「迷魂車」的遊戲(四年級生的回憶)。那時我讀研一,在研一學期末到暑假花二十天時間完成論文,我覺得我做完努力,要去找尋一個快樂來犒賞自己,發現從這個遊戲得到回饋,滿足了第一個跟第二個層次,有感官享受也有努力的成果,所以花了很多時間跟金錢在那上面。
之後如何戒斷?因為另一件事情鼓舞著我,指導教授認為我的論文寫得不錯,鼓勵我攻讀博士,未來可以有更好的選擇,所以我有了新的目標念博士班,才慢慢從那沉迷拔出來,這是我第一次有成癮的經驗。
30歲開始教職,35歲成為正教授,當時我升上正教授,算是又完成了人生階段,那時恰好有一個ok bridge,那是可以跟全世界的人結交朋友玩橋牌的遊戲,白天可以跟外國人玩,晚上可以跟台灣朋友玩,一天24小時都可以找不同的partner。我在另一個世界拋開包袱,不是一個教授,匿名一個角色發現一個新型的關係,兩年的時間沒心情上課,一心想趕快結束課程。你自身一定有察覺,快樂的拉力是非常大的,當時太太疑惑我怎麼那麼用功,他走近關心我時,我立刻變換螢幕畫面,有一個原因在於我難以面對我跟太太的關係,我花很多時間在事業上,疏於照顧家庭,太太一直埋怨,你到底是結婚還是單身,這也讓我在親密關係上無法得到滿足,逃離到自己可以定位自己角色的虛擬世界。
如何改變?在於我過去的背景,跟學生們有良好互動的特質還在,因此被邀請擔任清華大學戶外活動組組長,那個工作讓我有個新的commitment,為了這個新的commitment我做了改變,讓我從沉溺裡拔了出來。
成癮主要與快樂相關,當你覺得在一個環境不快樂,尋求關係的快樂是一個主因,解決主因在於解決與人親近關係的課題,找到快樂可以解決人生的問題,「意義」在於扮演一個快樂的重要角色。
(....未完待續, 下篇校長將跟您分享-孩子電玩成癮怎麼辦?!!!)
網路犯罪與成癮座談會相關資料都於紫丁香網站上刊載並提供下載,歡迎各位有興趣的粉絲朋友們前往:
http://www.lilac.org.tw/news/news_20150325.html